疫情对人类健康“大考”
2020年初,疫情对各行各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让全社会对“健康经济”发展空前重视,如百度搜索指数,疫情以来人们对健康产业的搜索超过了房地产。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天灾、人祸、战争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财产等带来重大威胁和挑战,此外瘟疫也会对人类历史走向产生深刻的影响。回顾历史,瘟疫与人类似乎一直相生相伴的,毕竟人类无论如何都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在疫情面前,在有效的药物研制出来之前,要躲过瘟疫,需要更强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新冠疫情之后,人们会越来越看重自身免疫力的增强,因此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将继续扩大,具有无限生机。
疫后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新冠疫情抗疫过程中,疫情给人们上了一场生动的健康教育课,人们更直观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从而更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高度重视,各界对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与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使得大健康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政策红利不断,健康产业应抓住最佳发展机遇,更加精准地对接和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大健康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大健康产业界定为: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健康产品制造业为支撑,以健康服务业为核心,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全产业链活动。涵盖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健康装备器材制造业;医疗卫生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健康管理业、健康金融服务业等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大健康产业生态圈一般包含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四个环节,涉及医疗服务机构、医药企业、医疗设备商、医疗保险、投资机构、IT 与互联网企业等众多利益相关者。
疫情之下,人们在健康方面的消费比例上升,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与健康素养的持续提升,健康需求将进一步激发和持续高涨,将牵引大健康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机遇期,根据数据,2018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健康产业增加值)为6.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占GDP比重7.0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预计将实现超14万亿元的产值。而这一数据下的产业前景,在“后疫情时期”预计还会出现更大的蓝海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大健康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的迅速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最大增长接近160万人,涨幅达到31.28%,线上问诊人数激增。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到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
在“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正在改变着我们健康产业的体验方式,为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前沿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在快速改变着传统的医疗格局,给现有的医疗行业带来创新变革。
健康消费是我国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维护健康,又是其他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并带动就业增长。要大力推动医、产、学、研、用等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和跨学科的融合创新,打好健康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增加健康产业的科技供给。企业应加大投入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要注重需求的迁移,依托新基建来构建新技术应用的场景,不断拓展在健康服务领域落地的应用,引领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疫情催生康养行业专业化服务升级
自2019年3月开始,发改委即联合多个部门印发关于《文旅康养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力扶持文旅康养产业,投入了1.5万亿支持文旅康养产业的建设。《实施方案》鼓励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推广PPP模式,对没有回报率或回报率极低的公益性、基础性设施建设,发改委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方案的内容,文旅康养上升至国家战略,扶持力度空前的大,最高补贴可达100%。
康养产业发展初级,需要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产业去支撑它,互相支撑、互相协调,但这种结合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长,慢慢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将所有的社区服务整合在一起,其中一些不怎么挣钱的养老服务,需要通过利润率较高的项目来平衡,这样各项社区服务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疫情的发生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就是康养产业专业化服务要做精做强,因为,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如果有自理困难的老人在家,护理就很困难,疫情期间,送到医院担心有感染的风险,可能出现问题就只能自己在家吃药,家人要上班,即使请了护工护理也不专业。如果老人能够在养老院得到非常专业的服务,就会吸引更多的家庭。
康养旅游发展空间巨大
康养旅游,顾名思义为健康养生类旅游,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近两年,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青睐。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旅游。
当下,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与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单纯的养生已难以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结合时下发展迅猛的休闲旅游,养生旅游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未来五年养生旅游的市场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0%左右。养生旅游作为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复合型产业,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进入21世纪,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老龄人口更倾向于养生旅游。
体外诊断大有可为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大众开始熟知核酸检测,我国在新冠体外诊断的应用方面,快速响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检测试剂的开放和标准流程的建立,极大加速了我国控制疫情的速度。体外诊断在疫情防控和疾病诊断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未来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外诊断,即IVD(InVitro Diagnosis),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体外诊断在临床上的使用率极高,约有80%的疾病诊断依靠体外诊断完成。体外诊断(IVD)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初步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评价等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为医生提供大量有用的临床诊断信息,越来越成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预测,在卫生监管部门降低药品占比的大医改背景下,体外诊断行业将有机会获得比药品行业更快的增速。
中国人口众多,对于健康检查的需求不断快速增长,而且现代人疾病压力也很大,所以体外诊断行业的潜力很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713亿,2015年-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47%,远超全球市场,预计未来四年国内体外诊断市场仍将保持18%以上的年化复合增速。
当前,我国仍然是体外诊断试剂人均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2018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与同期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相比,仅占全球市场6%的份额,但我国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19%左右,市场总量明显偏低,行业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力支持中药传承发展与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在疫情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人们掀起一次对中医药及养生的认知高潮,中医药及其养生保健市场巨大。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预防”“救治”和“康复”三个阶段。在预防方面,如开发了内服外用的防疫包;在救治方面,中医药在提高治愈率、减少轻症转为重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疾病康复方面,中医药通过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未病先防,疾病防变,病后防复,在这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中医药的逻辑也是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和实践效果。中医药治“疫”,有特色也有优势。西医在治疗时,需要知道病源,对应特效药。但是新型病毒,手头不可能马上有对症之药,特效药的研发一般要半年、八个月甚至更久。而中医的特色就是在不明病源的情况下,作为一个结构性、综合性的医学,借助几千年的经验,快速上手治疗,它本身就是一个理论体系。
中医在智能化与科技化结合,会有一些突出的创新机会。历来,中医讲究“四诊合参”。中医在线视频问诊也有望实现,再结合检测手段应用,可以帮助中医更好地了解病情。目前,已有不少省份发布相关中医药条例,大力支持中药传承发展与创新。
(作者系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师董会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50人、中和正道集团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