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着广州第一民企之称的雪松控股债务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
5月9日,联合资信发布公告,将雪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体和“19雪松01”的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展望负面。
根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2022年2月以来,雪松实业、雪松控股发生多起被执行信息。总体看,雪松实业及雪松控股均被列为被执行人;公司持有的两家上市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可能面临失去控制权风险;公司部分融资可能存在逾期并涉诉。上述事项对公司资产流动性、再融资能力及偿债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据官网介绍,雪松集团创立于1997年,是一家覆盖大宗商品供应链、化工新材料、文化旅游康养、社区智联服务和社会公益服务五大产业板块的民营企业。
公司起家于房地产,后来通过不断投资并购的手段进行扩张,并拥有齐翔腾达(002408)、雪松发展(002485)两家A股上市公司。2015年,雪松控股营业收入达到有593亿元,一年后,更是飙升至1570亿元,成为广州第一民企。2021年,该公司还以2334亿元的营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9位。这也是其自2018年首次入围“世界500强”以来,连续4年上榜。
2018年11月,雪松控股为了获得信托牌照,从“明天系”手中收购中江信托71.35%的股权。但此时雪松控股自身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四处筹集资金,最终有两家广州市国企通过认购80亿元永续债的方式,向雪松方面提供了完成收购的资金。
有知情人士表示,中江信托本身就存在重大风险,多次踩雷,但为什么雪松控股却愿意付出这么大代价拿到手呢?
接下来的日子了,雪松控股发行了大量的信托,自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末,雪松国际信托共计发行信托计划67只。
但2020年9月,《证券时报》报道了雪松国际信托发行的42只长青系列产品风控全线处于“裸奔”状态,超过220亿元应收账款既无三方确认,也无回款封闭。
不过,雪松国际信托很快发布澄清公告,并在2021年发行更多产品。
2021年4月,雪松旗下的理财产品发生大面积逾期,今年3月雪松控股未按时支付永续债产品利息,构成实质违约且触发交叉违约,“雪松系”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为应对债务问题,雪松集团开始断臂自救,不断出售旗下资产。2021年5月,雪松控股将持有的台一铜业(广州)有限公司和雪松铜业(广州)有限公司的股权均转让给了地方国企科学城集团。2021年12月,雪松又将广州何棠下旧改项目卖给了科学城集团。此外,广州城投亦于2021年12月接盘了雪松旗下的三个房地产项目的股权。今年3月,雪松再次出手变卖上市公司齐翔腾达,预计可以向雪松提供42亿资金,但现在尚未最终确认。
虽然雪松控股做了很多努力,但仍然无法解决问题。
据了解,2021年11月黄埔区政府成立“专班”应对雪松控股“爆雷”,其工作性质主要为协调和沟通,认为雪松还债事项还应“交由市场自主解决”。
中和正道董事会主席周德文表示:雪松控股的模式本身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的发行信托进行自融的模式来做大规模,实质上就是加杠杆,但本身又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产品,有业内爆料雪松借大宗贸易空转,做大规模,披上500强的外衣,这样可以更好的发行理财产品,但这样做一旦出现问题,必然是“雪崩”。
据了解,雪松拿了信托牌照后,大肆发行信托计划,实质是为了给自己融资。证券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称,雪松信托长青系列42只产品所募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受让文金世欣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持有的一揽子应收账款债权。这些信托涉及的底层资产约208亿元,号称是对知名国企的220余亿元应收账款,但债务人均否认债务的存在。那么以此推断,这些信托的底层产品可能均不存在,可能公司层面还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雪松控股通过不断加杠杆让企业规模不断增加,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似乎并没有增长,如果公司的“造血”能力没有增长的话,债务不断累积,企业债务就一定会违约,为了维持企业的运转,也只能硬着头皮,借新还旧了,否则公司债务就暴雷。